通信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
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2012年升本首批获准招生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已经获得广西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广西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等各项建设基础,2019年获批自治区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2017年通信工程专业《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探索》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教授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副教授5名,高级实验师1名,高级工程师6名,讲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名。
二、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构建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核心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积极与信息类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基地方面的建设在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支柱输送优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
本专业既重视“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应用大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航天品质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经过本科阶段教育,能够具有数学、自然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相关的知识,能够在通信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五年左右能够成为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或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四、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知识,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原理和技术,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基于通信专业的相关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通信领域恰当的技术、资源、仿真与测试工具、信息技术工具,能运用相关工具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通信领域工程背景知识,结合通信行业规范和相关法规等外部制约因素,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系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航天品质,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与团队:能在通信工程领域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协调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10、沟通与交流:能就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工程管理:能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通信工程领域相关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2、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等。
3、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4-6年。取得毕业要求的学分,操行评定合格、军训合格、体育测试达标,完成学校规定的公益劳动,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中兴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光传输系统实验室

智慧旅游基础网络实验室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智慧旅游基础网络实验室交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