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聚焦内涵发展 助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日期: 2021-04-0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十三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同心聚力,以学院持续发展为共识,在党的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齐发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以科研创新工作为龙头,以党的建设工作为重点,认真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党建+”模式 ,创建了“红电先锋”党建品牌,从科研先锋、教学先锋、育人先锋、实践先锋、服务先锋、学习先锋、创新先锋等7个方面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领导、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引领作用。

(红电先锋开展实践活动) 

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分别于2016年、2017年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和工作案例展示,2019年学院党总支学生第二党支部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支部立项。学院现有师生党员239人,设有2个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

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学院围绕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区级重点培育学科,积极开展硕士点专业建设筹备工作。加强和推进“测控技术与仪器”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获批广西区一流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深度融合,学院与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火龙果学院。

(校企共建火龙果学院)

 

目前,学院与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圣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纳萨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学生就业、学科竞赛等相关合作内容。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引育卓有成效

学院采取“外引+内培”结合的方式,注重双师、企业背景教师的引进,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推行“青年教师公开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从企业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程师29人,选派20人攻读博士学位。“十三五”以来,学院教师人数比之前翻了一番多,2020年底共有教职工130人,高级职称40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1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1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0人。学院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

发挥科研平台作用,组建科研团队

学院整合资源优势,申报获得广西无人机技术应用院士工作站、广西小型无人机系统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中兴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示范基地;拥有航空航天机电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35个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063万元。学院围绕自动检测与智能控制、遥感遥测理论与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下一代无线通信等学科专业建设方向,结合已有的科研平台,组建了7个科研团队,制定了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方案(试行)》。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2016年以来,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基金委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项目14项,校级7项,横向项目27项,共获得科研经费874.1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526.5万元,横向科研经费347.67万元。发表论文234篇,其中SCI 47篇,EI 26篇,CSCD 28篇。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外观设计13项,软件著作权187项。200余学生参与课教师的科研项目。

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的需求为导向,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主要在广西及粤港澳大湾区、部分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学院近三年均获得学校就业质量奖。

(无人机项目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金奖)

“十三五”以来,学院本科生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4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81项。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51项,自治区级学科竞赛156项,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3项,广西一等奖11项;“互联网+”创业大赛广西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挑战杯”大赛广西金奖2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金奖1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

 

 

Copyright@2020-202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版权所有